- 十如是
- The ten essential qualities, or characteristics, of thing, according to the [lang id =1028]方便chapter of the Lotus sūtra: [lang id =1028]相如是 form; [lang id =1028]性如是 nature; [lang id =1028]體如是 corpus or embodiment; [lang id =1028]力如是 powers; [lang id =1028]作如是 function; [lang id =1028]因如是 primary cause; [lang id =1028]果如是 environmental cause; [lang id =1028]果如是 effect; [lang id =1028]報如是 karmic reward; [lang id =1028]本末究竟等 the inseparability, or inevitability of them all.* * *﹝出法華經玄義﹞ 不異名如, 無非曰是。 謂十法界, 始自地獄, 終至佛界, 各具十如是因果之法。 天台大師依義讀文, 凡有三轉。 一云: 是相如, 是性如, 乃至是報如。 如名不異, 即空之義也。 二云: 如是相, 如是性, 乃至如是報, 名字施設, 各各不同, 即假之義也。 三云: 相如是, 性如是, 乃至報如是, 如於中道實相之是, 即中之義也。 (十法界者, 地獄界、 畜生界、 餓鬼界、 修羅界、 人界、 天界、 聲聞界、 緣覺界、 菩薩界、 佛界也。 空假中者, 離性離相謂之空, 無法不具謂之假, 非空非假謂之中也。 ) 〔一、 如是相〕, 相即相貌, 相以據外覽而可別。 謂始自地獄, 終至佛界, 各各相貌不同, 是名如是相。 (相據外者, 謂相在外而可依據也。 ) 〔二、 如是性〕, 性即性分, 性以據內自分不改, 謂始自地獄, 終至佛界, 其性各各不同, 是名如是性。 〔三、 如是體〕, 體即體質, 謂始自地獄, 終至佛界, 俱以色身而為體質, 是名如是體。 〔四、 如是力〕, 力即力用, 謂始自地獄, 終至佛界, 皆有力用功能, 是名如是力。 〔五、 如是作〕, 作即造作, 謂始自地獄, 終至佛界, 皆能運為造作, 是名如是作。 〔六、 如是因〕, 因即習因, 謂始自地獄, 終至佛界, 善惡業因, 皆由自種而生, 習續不斷, 是名如是因。 〔七、 如是緣〕, 緣即緣助, 謂始自地獄, 終至佛界, 各有緣起之法, 助成習因, 是名如是緣。 〔八、 如是果〕, 果即習果, 謂始自地獄, 終至佛界, 皆由習因習續於前, 習果剋獲於後, 是名如是果。 〔九、 如是報〕, 報即報果, 謂始自地獄, 終至佛界, 皆由習因習果, 而感其報, 是名如是報。 〔十、 如是本末究竟等〕, 謂初相為本, 後報為末, 此之本末, 皆同實相, 一理平等無二, 是名如是本末究竟等。* * *天台宗認一切法, 皆是真如實相, 或名為如, 或稱如是。 十法界中, 一、 外顯的形相, 名如是相; 二、 內具的理性, 名如是性; 三、 所具的體質, 名如是體; 四、 由體所生的力用, 名如是力; 五、 所造的作業, 名如是作; 六、 由所種的因, 名如是因; 七、 助因生果的助緣, 名如是緣; 八、 由緣發生的結果, 名如是果; 九、 所招的報應, 名如是報; 十、 以上相為本, 報為末, 最後的歸趣即究竟, 名如是本末究竟。 十法界中的每一界, 情與無情, 色心萬法, 皆具此十如是。
Dictionary of Buddhist terms. 2013.